12岁的远征军士兵端着枪 揭秘二战中缅印战场 | 谷雨影像
编者按
1942年春,中国远征军出战缅甸,是中国第一次出师援助友邦的军事活动。谷雨推送的本组照片,记录了二战中缅印战场的抗日战争,大部分为当时美国随军摄影人员164照相兵连所摄。烽火连天的生死前线,相互依存的战时生活,来之不易的和平战绩,平和静默的省思致敬,每一幅照片和影像都曾是鲜活的生命,摄影师为我们记录下来的这一张张生动的画面,讲述着许多今人不知道的、快要湮没的抗日往事。本文图片由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提供。
01 20 当空袭警报拉响时,穿戴好降落伞的美国飞行员们飞快跑向他们的战机,升空驱赶来犯的日军飞机。这些驾驶美国飞机的队员在飞机引擎下方做了鲨鱼鼻的涂装,以此奚落害怕鲨鱼的日军。拍摄于中国,1943年1月13日。
02 20 在一次阻击日军进攻的战斗中,中国士兵在掩护下向山上冲锋。拍摄于缅甸边境一侧的怒江沿岸,1943年6月22日。
03 20 7营的105毫米口径榴弹炮在向日军阵地进行一轮炮击后产生后坐反冲。美军陆军通信兵萨利文拍摄于1944年5月1日。
04 20 史迪威将军脱帽对着一群年轻的中国退伍军人讲话。战争致残的军人回到平民生活之前,先在这里学习新的生存技能——铁艺、编织、木工活等。这个营地此时由中美共同管理经营,大约有两百多名不同程度伤残的退伍士兵。伯克林中士拍摄于利多公路的康复营地,1944年7月15日。
05 20 中国军队第14师42团里最年轻的士兵——上等兵李乐贝(音),云南人,年仅12岁,已经入伍一年。美军联络官声称李曾经站着连续向日军投掷了两整箱手榴弹,消灭了很多日军。此刻,他正与两名美军联络官讨论他的冲锋枪。从左到右为,来自俄克拉荷马州阿德莫尔的步兵联络官莱缪尔·约翰逊上尉,华盛顿州塔库玛的医疗联络官克里斯滕森上尉。阿莫尔五级技术军士拍摄于1944年9月12日。
06 20 中国士兵正在攀爬损毁了的城墙,远处的硝烟是盟军投掷的手榴弹所致。盟军解放了缅甸以东的第一座中国城市。经过5周的血战,古老的玉石之乡腾冲终于摆脱了日本的统治。弗兰克·坎德拉尔拍摄于1944年10月4日,收录于战争影像库。
07 20 三个脸型大小不同的中国士兵正在测试不同类型的防毒面具。从左到右为:美式轻便型面具,美军现役防毒面具,英国制造防毒面具。西摩·萨摩雷尔一等兵拍摄于中国昆明,1945年4月17日。
08 20 在中缅印战场,来自北达科塔州的通信兵摄影师上等兵亚瑟·海吉用筷子吃美国野战口粮,身旁的小孩李田右(音)在教他使用筷子。海吉正在前往前线拍摄中国军队行动的影像途中停下来休息用餐。拍摄于中国,1944年5月6日。
09 20 一位年长的中国男人在满目疮痍的腾冲街头停下脚步,向一名美军军士借火,点燃他的烟。美国军人也为把日本人驱赶出这座古城尽了一份力。五周的浴血奋战以卫立煌将军率领的中国远征军的胜利告终,这位耐心的玉石之都居民便挑着装着他所剩无几的家当的篮子回到了被焚毁的城里。图片中的美军隶属于Y部队作战指挥部,他们协助中国远征军打下了这场胜仗。拍摄于中国腾冲街头,1944年10月14日。
10 20 西雅图的切斯特·麦克格鲁中尉向一群中国士兵讲解橄榄球。汉德瑞克斯五级技术军士拍摄于1944年10月15日。
11 20 小朋友彰显中国式的不屈不挠精神,给摄影师摆出骄傲的“顶好”手势。拍摄于1944年11月10日。
12 20 中国战区协调员、来自爱荷华州达文波特的韦恩·蒂森中校,正在向一位中国警卫展示一本《时代周刊》。汤马斯·梅尔文五级技术军士拍摄于中国昆明,1945年6月29日。
13 20 不管把杂志拿得怎么颠三倒四,这三人都觉得《扬基——军人周刊》很有看头。这张照片最近赢得了美国红十字会摄影大赛的冠军。富勒中士和麦坎德雷斯中士拍摄于中国。
14 20 日军从华南地区的城镇撤退后,艺术宣传队就迅速出现并开始在布满弹痕的墙壁上讲述故事。这些宣传队是由年轻男女组成,他们跟随着前进的中国军队向军队和民众开办讲座,以图画的形式讲述中国的胜利,同时兼任新闻宣传员。
15 20 何应钦将军在日本投降协议书以及和平条约上签字。洛布中尉拍摄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5年9月9日。
16 20 驻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将军在日本投降文件上盖章。洛布中尉拍摄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5年9月9日。
17 20 日军签署投降书的全景。洛布中尉拍摄于南京中央军校礼堂的二层环廊上,1945年9月9日。
18 20 中国军人墓地的墓碑。拍摄于印度阿萨姆邦列多镇,1945年5月21日。
19 20 安息号在美国军队土葬仪式上奏响, 悼念来自密歇根州兰斯 475步兵团的谢尔顿·罗伯特一等兵。亨德里克五级技术军士拍摄于中国昆明,1945年7月17日。
20 20 一位祈祷者跪立在牺牲了的战友的墓前默哀。这座公墓是为在争夺滇缅公路控制权的战斗中牺牲的美军士兵而建的。科尔盖特拍摄于缅甸罗素,1945年8月2日。
解读中缅印战场
文/杨天石
1942年春,中国远征军出战缅甸,是抗日援英、保路卫国的伟大壮举。展览的图片影像,大部分为当时美国随军摄影人员164照相兵连所摄。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一方面,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和日、德、意等轴心国家的斗争进入全新的阶段;另一方面,日军迅速南进,席卷太平洋和东南亚,包括菲律宾、泰国、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等在内的许多地区。1942年1月上旬,日军由泰国大举进攻缅甸。其如意算盘是,截断自缅甸仰光至中国云南的国际交通线,阻遏民主国家对中国的物资援助,加强对中国和印度的压力,开辟进军印度,和德国在近东会师的通道。
抗战中,世界民主国家援助中国的南方通道本有香港至广州、云南至越南、越南至广西等多条。至1941年,只剩下缅甸至云南一线可用。其路径为南起缅甸的南方港口城市仰光,沿缅甸中央铁路北上,经同古、曼德勒、腊戍等地,与1937年8月赶修完成的滇缅公路相接。日军侵入缅甸,这就严重威胁中国接受国际援助,补给物资的生命线,为中国势所必争。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从日本酝酿入侵缅甸起,中英两国就不断协商中国与英国共同防御滇缅路问题。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中国政府调集精锐部队,3个军9个师,共10万兵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准备进入缅甸,与英军协同作战。该部初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4月2日,改以罗卓英继任。
“枪,在我们肩上;血,在我们胸膛。到缅甸去吧,走上国际战场。”当远征军高唱战歌进入缅甸之后,迅即成为抗击日军的主力,先后在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棠吉收复战等战役中取得出色成绩。其中,同古保卫战是入缅甸后的第一战。第5军第200师戴安澜部孤军奋战12天,以伤亡千人的代价,歼敌5000多人。日军横田大佐不得不在日记中承认:“南进以来,从未遭遇若是之劲敌。劲敌为谁?即头顶青天白日徽之支那军也。”仁安羌之战。66军新编38师孙立人部以少数部队击败日军,解救英军7000人出险,孙立人因此被英国国王授予“帝国司令”勋章。但是,由于英军早已决定放弃缅甸,退保印度,中英两军之间存在战略分歧、利益矛盾等原因,远征军作战失利。4月27日,英军全部撤往缅甸的主要河流依洛瓦底江西部,并继续向印度撤退。29日,日军攻占缅北重镇腊戍,切断中国远征军回国的退路。中国军队不得不决定撤退。5月初,日军相继侵占滇西边境城市畹町、芒市、龙陵等地,推进至怒江惠通桥西侧,中国守桥部队炸桥自卫。两军自此隔江对峙,达两年之久。
在缅北的远征军一部分随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军驻华总司令史迪威退入印度,第5军第96师余韶等部则穿越480公里的野人山,跋涉峻岭密林,战胜毒虫猛兽,艰苦备尝,饥病交加,于6月24日退入云南。北撤途中,戴安澜将军身负重伤,于5月26日临近国门时去世。同古之战前,戴安澜就曾在致妻函中表示:“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去世前,还喃喃自语:“反攻!反攻!祖国万岁!”得到蒋介石、毛泽东、罗斯福的哀悼和表彰。总计,远征军最初动员人数约10万人,至8月初,仅余4万人左右。第96师原有9863人,至此仅余约3000人。
退入印度的中国远征军第五军新编第22师廖耀湘部和第66军新编第38师孙立人部在蓝姆伽集结,接受美国装备和训练,改编为中国驻印军。1943年春,中美工兵部队在孙立人所率先遣队掩护下开始修筑中印公路。10月,驻印军新编第一军郑洞国部奉命从印度东北边境的雷多出发,先后进入胡康(意为死亡)河谷与孟拱河谷,进攻缅北日军。1944年4月28日,中美混合支队长途奔袭缅北战略要地密支那机场。7月7日为抗战七周年,郑洞国下令向密支那守敌发动全面攻击,至8月5日,历时100天,全歼守敌。自此,中国驻印军完全掌握缅北的战略主动权,陆续攻克八莫、腊戍等城镇50多座,进军2400多公里,歼敌33000人,收复缅甸失地13万平方公里。12月27日,中国驻印军新38师孙立人部收复雷允,进入滇西中国国土。
在云南的中国远征军于怒江前线稳定后即练兵、整训,受训干部和士兵共约1万人左右。1943年3月28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在楚雄成立,以陈诚(前)、卫立煌(后)为司令长官,黄琪翔为副司令长官,下辖宋希濂的第11集团军和霍揆彰的第20两个集团军,共16万人,其中接受美械装备的达12个军。1944年5月,远征军强度怒江,反攻滇西日军。首攻雄踞怒江之侧的松山,日军在此构筑了庞大而坚固的防御体系,以重兵据守,第8军何绍周部6次围攻,至9月7日,投入兵力总计6万人,奋战100天,才全歼顽敌。腾冲也久攻不下,蒋介石直接下令,必须在9月18日国耻纪念日之前夺回。13日,日师团长发出诀别电,进行自杀性反扑,全部就歼。此役中国远征军阵亡8千余人,伤者近万。1945年7月7日,在此建有国殇墓园。龙陵,两军争夺近5个月,是远征军滇西反攻中战局最为复杂、耗时最长,动用兵力最多,歼敌也最多的战役。总计,在前后8个月中,远征军以伤亡67400人的代价,收复滇西全部失地3万平方公里,歼灭日军21000多人。1945年1月28日,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在芒友会师,中印公路在畹町举行通车典礼。4月28日,侵缅日军撤出仰光。
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之际,正是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一号作战之时,中国政府甘冒军事大忌,在国内、国外两个战场同时作战,其艰难竭蹶、各方支绌的情况可以想见。
中国远征军在缅北、印度、滇西的作战是清末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出师援助友邦,抗击侵略的正义军事行动,它抵御了日军缅甸方面军一半以上的兵力,解除了日本对中国西南国际补给线的封锁,保卫了中国的西南大后方,并且协同盟军阻遏了日军对印度的进攻,收复缅甸全境,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就曾指出:“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亚洲大陆上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在八年全面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应该承认,中国远征军在缅北和滇西的作战,就是这种“伟大的努力”。
关于影展
2017年3月10日,“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展”于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越众历史影像馆自美国国家档案馆采集的二战中缅印战场的抗日战争影像238幅,是该系列展的第15次巡展。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5月10日。